您好,欢迎光临花生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花生地|帮助|服务中心|网站导航|繁体中文
  • 打印
  • 字号

李延刚 登上资产管理新舞台

欢迎发表评论 2012-10-8 08:49   编辑:queena

   今年以来,不断收到监管层“政策红利”的券商资管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行业发展和人才涌动的背景下,李延刚从中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变身为广发证券[13.60 1.49% 股吧 研报]资管部副总经理,继续着他的资产管理之路,但路的前方,已是别样的风景。

   “离开基金行业,加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部门,对我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李延刚坦言,“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我认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未来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而今年以来针对券商资管业务创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也验证了我当时的判断。对我而言,券商资管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

   在4年的基金业生涯中,李延刚已向投资者充分展示了他的“财技”:他所执掌的中海量化基金,其排名曾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同类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而他带领的投研团队,在过去几年的整体业绩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进入广发证券的半年,李延刚通过体会券商资产管理行业的特点和优势,正探索通过资管业务经营模式的重塑和转型,来推动自身角色的转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磨合期过后,李延刚将给广发资管产品持有人和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更多惊喜。

   从“本源”中探寻价值

    2007年夏,李延刚离开加拿大回到中国,加盟中海基金,出国前他曾在国家物资部及下属部门工作8年,出国后担纲了海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这种中西合璧的经验,赋予了他在中国资本[3.57 0.00%]市场改革创新之季的宝贵优势。

    “在物资系统的工作经历,让我切身感受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体制改革过程,它让我学会了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对我后来从事投资行业的影响较大。而在加拿大金融行业的6年,则是一个宝贵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我许多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管理思路以及工作习惯,都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同时对北美资本市场规则与工具的熟悉,也为我在A股市场当前发展阶段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经验。”忆起那段岁月,李延刚充满深情。而回到当下,他则信心满满:“回国后,我不仅担任基金经理,还要带投资研究团队,在中海基金的这4年里,顺利完成了将积累的投资经验、管理经验与国内市场的有机结合。回顾起来,自我评价还是及格的。”

    事实上,在国内基金业的4年经历,李延刚的表现令人惊喜。他执掌的中海量化基金于2009年6月底成立,是当时市场上最早的量化基金之一,在此后的连续8个季度里,其业绩排名都稳定在当年前三分之一的位置,2011年还一度跻身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前三甲,其稳定而优异的表现令业内赞叹不已。李延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量化投资是他回国后着手研究和开发的,有别于其它仅仅基于金融工程研究的数量化基金,中海量化基金通过多策略轮动和数量化工具的结合,将自身实战经验所总结的一整套投资方法和理念实现成标准化方式的投资管理过程。

    谈到投资方法时,李延刚认为,深刻理解投资的本源,而不拘泥于任何约定俗成的“教条”,才是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因为市场的风格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方法或投资理念能成为“常胜将军”,这就要求人们从投资的本源出发去寻求价值。

    李延刚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投资“本源”的领悟:由于价值是资产创造的,而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周期背景,所以投资首先要理解经济背景、掌握自然规律、懂得普适哲学,因为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其次,关注能够创造盈利的资产本身,而不仅仅是预测盈利的数字,要了解资产创造盈利的模式、过程和背景条件。第三,能够逆向思考,求证盈利状况的变化、市场的一致观点以及资产的盈利潜力。在理解投资本源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在市场上管理受托资金的组合经理,还需要能够体会和倾听市场的情绪和状态,需要在构建组合时做到攻守兼备,既要考虑有盈利弹性的资产,还要考虑到有盈利持续性的资产,能够覆盖不同层面的时间框架,并不断进行再平衡。

   推动资管经营模式创新

   基金业的4年磨砺和中国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新环境,让李延刚选择承担券商资产管理行业新使命。

   在李延刚眼里,金融业的市场化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加速。资本市场以及投资机构市场化建设的“快马加鞭”及其带来的制度红利,如衍生品在内的各类投资工具不断推出,各类资本项目的陆续开放等,都将为资产管理业务提供广阔的空间。作为投资者,除了股票和债券,关注和涉及的领域也将更为宽广。在这些变化中,券商资管拥有先天的平台优势,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这坚定了他加入券商资管业的信心。

   不过,他也意识到,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将形成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格局,而广发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较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相对偏弱,真正开始发展的时间也不长,如何使广发资管业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跻身为广发证券核心业务的同时,还能带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成功转型,将是他必须承担的角色。“所以说,我加入广发资管,不仅仅在于提升投资业绩,更要和其他领导一道肩负这项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李延刚表示。

   如何才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加入广发证券半年的“磨合期”里,李延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券商资管业务的创新,必须依托券商自身的业务布局优势,或围绕服务于经纪业务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依托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进程而发展壮大,或锦上添花于投资银行等重点业务的延伸及升级需求,这是区别于基金公司一般专业投资人模式的根本所在,因此,券商创新的更深远意义,来自于经营模式的突破。

    李延刚进一步表示,广发证券作为上市券商,在业务布局、客户结构等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对于资管业务,要想实现经营模式上的突破,需要建设四个“能力”:首先,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大类资产配置平台,以形成投资管理能力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在特定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上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广发资管首先要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能力,以逐步兼容各资产类别、投资工具、投资方式和投资管理人;其次,要具备强大的产品开发和管理能力,在满足一般投资人产品线的基础上,突出针对特定投资客户群体的差异化和定制化产品;第三,以信息化和人性化为基础,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并实现在公司层面系统内的对接;第四,要具备以服务为导向的运营后台能力,以支撑投资管理、客户管理和产品管理的运行。而这一切,离不开在各个领域内具备成熟经验的带头人。

    “经营模式的重塑和转型,说易行难,不亚于一场改革。而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方面要触动原有的秩序和观念,可能引起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会不断引起质疑和诟病。但改革是大势所趋。”李延刚表示,“所以说,我不仅肩负着责任,更承受着压力,还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和信心。因为我认为这对于广发证券是值得的,对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值得的。”

    深刻理解持有人需求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剧烈震荡,令投资者备受煎熬,而对于诸多机构投资者来说,也是一次异乎寻常的严峻考验,李延刚亦在所难免。

    “目前的环境对于投资经理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不仅要求其能够准确地发现投资机会,而且还要求能够准确无误地抓住时机,早一步要忍受亏损,迟一步会错失良机。”李延刚表示,“比如说,广发资管的投资经理今年对于欧洲流动性宽松和美国QE3的判断,应该是市场中为数不多能够预判到这种趋势的投资机构,但由于布局较早,从而忍受了净值下跌的痛苦。又比如,广发资管对于石油装备产业和医药行业的预判也是正确的,但是出手偏晚,也错失了最佳的布局良机。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对于当前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李延刚表示,市场主要是对诸多不确定性的悲观宣泄,包括对此轮经济周期性下滑程度及企稳回升时点的担忧,未来经济运行模式的迷惘,以及国内国际政治局势走向的不确定等。不确定性的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转换的背景下,管理层应对经济的方式和思路在转变,从而迫使市场调整投资逻辑和预判方式,这种投资思维和逻辑的转换及适应,也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不排除市场仍然保持现有低迷的走势,除非出现“外力”来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并提振市场信心。

    对于四季度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机会,李延刚认为主要来自于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结构性机会。一方面,是今年三季度以来表现较好、具备穿越周期能力、保持适度盈利增长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和新兴产业中。但由于市场的有效性增强,这些机会已经被充分挖掘并反映到股价中,在今后一段时期,除了深度的发掘和跟踪外,更多的机会来自于耐心的等待。李延刚说,“另一重机会,来自于传统产业。其中一种是经历了最痛苦的时期并进行了充分的产能和库存调整,等待需求复苏的行业;另一种则属于‘老树开新花’,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比如传统传媒行业,在制度红利下进行转型升级,进入到新传媒[0.23 3.17%]的领域,并释放经营模式转变而带来的红利。总体来说,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具备吸引力,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目前应该是考虑逐步建仓的时候了。”

   “更重要的是”,李延刚强调,“除捕捉市场机会外,对从业人员来说,能够经历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期的学习和考验,其自身投资体系得到提升、投资方法得以精进,对其职业生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全社会投资者财富管理意识的养成和财富管理需求的成型,也将在这几年发生,对投资产品持有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挖掘应对,也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对绝对收益投资的实践要求、对跨市场大类资产和另类投资的技能掌握等等,都将是我们团队和行业内从业人员在这几年中的必修课,相信这种主动的转变会和投资者财富管理意识的成熟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产生良性循环。”

我要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Copyright©广州新博庭网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1107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合作联系邮箱: sueiyou@126.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667号美林基业大厦120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