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花生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花生地|帮助|服务中心|网站导航|繁体中文
  • 打印
  • 字号

普通人与理性人 量化投资是完美的"理性人"

欢迎发表评论 2014-2-28 10:4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queena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乌合之众》

  由勒庞撰写的《乌合之众》被认为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早在19世纪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就开始关注群体心理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学才真正开始系统性地探讨群体心理在金融投资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2008年,一场量化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投资者行为的趋同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完美的理性人——量化投资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同时采取同一行动时,会导致难以预计的从众危机,这种危机借由杠杆投资加以放大,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从众危机——量化投资与金融浩劫》一书,讲述了在次贷危机中,由严谨数学模型操作的量化投资为何出现了集体性失误,为什么经济学家和基金经理们都无法提前察觉自己的从众交易?

  全书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详细描述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危机,该公司是当时最为成功的对冲基金公司,他们拥有很多明星交易员,其创造的套利模型是当时市场上最赚钱的投资工具。1994年~1997年间,其债券投资组合的年均收益率为27.76%(费后),波动率为8.96%,远高于标普500的22.25%和11.48%,他们成功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系统,而导致其崩溃的关键,也是其风控系统。

  长期资本公司的策略带来了很多“跟风者”,大量资本寻迹而入,而危机时的趋同行为,是促使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坍塌的一个重要因素。原本被定义为不可能发生的小概率风险开始变得显著了起来。当俄罗斯发生债务违约时,跟风型的投资者掀起了从众式的逃窜浪潮,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因此被拖入到崩盘的境地。“当人们都在使用相同的工具对冲风险时,所有人都置身于同样的风险之中。”

  2008年的量化危机遵循着几乎同样的轨迹:从众、跟风、崩盘。在过去20年中,定量股票对冲基金和统计套利基金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变得非常拥挤,基金经理们专注于进行投资模型的创新,却低估了这种从众现象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漏掉了投资公众个人之间的关联性。2007年8月1日~10日,量化危机突然出现,组合内股票价值全部下降,流动性几乎完全枯竭,市场上的流动性供应商几乎在瞬间蒸发。此次量化危机虽然只持续了10天,但当年约有一半的定量股票组合出现了亏损,而其原因,正是大量采取相同投资策略的组合之间交易行为的关联性和从众现象。

  量化投资以模型为基础,避免了投资过程中人性的弱点,是完美的“理性人”。而当众多的“理性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时,则呈现出“普通人”的行为特点:受无意识动机的支配,情绪化、易被暗示、极易被传染。

我要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Copyright©广州新博庭网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1107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合作联系邮箱: sueiyou@126.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667号美林基业大厦1201

回顶部